當今社會處于轉型期,面對一個開放、多元、 復雜、多變 的 社 會 環 境,很多醫科大學生在生命 觀的選擇、認同和追求上有迷惘和困惑。在現代 化的進 程 中、在工業社會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 中,生命觀的本來面目逐漸走形、功能籠統、價值 單調。生命觀的確不能直接充當治病的角色,但 是它是醫療工作的一種方法、態 度 和 精 神,指 導 著醫療實體活動的取向,醫科大學生對待生命的 態度和責任心是其將來從事醫學工作的根本,是 一切利他主義的源頭。有的時候,因為沒有正確 的生命觀 指 導,醫療技術不僅不能挽救生命,反 而是傷害他人生命的利器。因此,醫科大學生唯 有樹立科學合理的生命觀,他們才會真正理解生命的寶貴 與 有 限,才會去更加的熱愛生命,更 努 力地實現生命的價值和追求生命的理想。據此, 本項研究采用了自編問卷和部分學生訪談以及 座談等形式,對醫科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生命觀展開調查。
范圍涉及大學一年級 至三年級的臨床醫學、護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一共發放問卷 800 份,實際收回 702 份,其中有效問卷 675 份,有效回收率為 96. 15% 。問卷設計由封閉式 和開放式問題組成,主要圍繞醫科大學生對生命的 認知、生命價值的取向和對死亡的理解等問題展 開,有效樣本分布如下:
試圖了解當代醫科大學生對于生命的認 知,考察醫科大學生對于生命的理解是否可以不去 依賴具體的物,而能夠從生命基本的屬性出發去領 會生命的有限和不可逆,理解人與人生命的平等和 懂得尊重別人的生命。調查中針對醫科大學生將 來工作的特殊性,還專門設計了現代生命科技發展 和市場經濟帶來的關于生命物化和異化的問題。
其二,對于醫科大學生的生命價值取向的探知,調 查當代醫科大學生如何理解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工 作,是否能意識到如果僅僅把工作看成是謀生的手 段是不夠的,當代醫科大學生要能體認醫生這份職 業的光榮和神圣。
其三,對當前生命觀教育現狀的 了解,調查醫科大學生對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 育、醫學倫理、醫患溝通等人文課程的態度、已有的 人文教育中生命觀教育被放在什么位置上、醫科大 學生的生命觀教育有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等問題。
其四,當代醫科大學生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是從事 醫學工作的人經常面對的,醫科大學生也不能回 避。調查當代醫科大學生對待死亡的真實態度,是 坦然面對還是諱莫如深,對死亡的本質是否能夠理 性看待等。
其一,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醫科大學生對 于生命的道德認知持有積極的態度。他們能夠理 解生命的本質,認識到生命的有限、唯一和神圣,但 也有不少學生對生命道德的體驗、表達和理解不能 理性看待,甚至對生命道德持消極態度,認為無所 謂或不重要。醫科大學生在入學前后都系統地接 受過各種思想政治教育,他們對生命的道德認知都 具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醫科大學生能不能把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區分開來,能 不能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推己及人地去關心 和愛護他人生命; 能否在將來的工作中對待患者的 真實態度、采取的醫療行動和他們今天所表達出來 的是非善惡觀念保持一致。調查發現以自我為中 心和生命道德認知與實際行動脫節的人不在少數。 在詢問醫科大學生對于當前不少醫院亂收費的現 象怎么看時,51. 02% 的學生認為不應該,17. 55% 的 學生選擇“無所謂和不關心”,還有 31. 43% 的學生 則表示可以理解,理由是醫院也要盈利和生存。問 及對目前一部分醫生主動索要紅包和拿回扣怎么 看時,38. 84% 的醫科大學生表示自己無論如何不會 收取,61. 15% 的醫科大學生表示知道這樣做不對卻 仍表示自己有可能收取。在與一些學生的座談中, 調查者也了解到了學生們的一些真實想法,有的學生坦誠自己不會主動索取,可是別人給也就拿著 了。有的學生還說如果患者給卻不拿,患者反而會 不相信醫生,認為是因為沒有水平不敢拿,訪談中 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當前醫療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灰 色收入甚至表示羨慕。可見,相當一部分醫科大學 生尚未步入工作崗位,卻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已經 抱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長此以往必然會導 致醫科大學生同自己的神圣天職漸行漸遠。當今 醫療生活中的確出現了一些不道德現象甚至丑惡 現象,部分醫務人員采取不正當手段,容易使醫科 大學生受此影響而形成錯誤的生命觀,在今后的醫 療工作中不僅自己會處處碰壁,更會影響到患者的 生命安全。所以學校生命觀教育要跟上,要加強對 醫科大學生的生命理想教育,使醫科大學生對醫患 關系有正確的理解、有為患者生命健康負責的堅定 信念和信仰。
上海精宏認為當代醫科大學生的生命觀總體上是積極向上 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仍然存有不少隱患: 生命工具 主義和功利主義傾向明顯,學校解釋性生命觀與學 生實際操作生命觀不同步導致生命道德知行脫節 現象嚴重,學生對于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比較反感等 導致當前生命觀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伴隨著全球 化、網絡化和生命科技的發展,當代生命道德教育 的對象發生了改變,傳統生命道德教育需要調整教 育內容和方式、方法等來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 對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 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 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1]生命道德教 育不可以封閉起來,而是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去 開展工作以滿足當代醫科大學生多樣化的生命道德需求。